【原标题】“两山”理念的世界回响股票杠杆平台排行
文/本报记者 袁震宇 王俊禄 唐弢
晨光漫过浙江安吉的竹海,叶尖的露珠落在青石板上,叮咚声里藏着绿水青山最生动的注脚。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考察湖州市安吉县,在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二十载光阴流转,中国以生动实践,破解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两难”矛盾,书写出全球瞩目的绿色答卷,造福中国、惠及世界,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游客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参观(翁忻旸 摄)
各方专家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打破了“先破坏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思维,揭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让人们看到了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无限可能。
展开剩余89%理念之变:跳出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二元对立
“在浙江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曾多次走访浙江。他认为,在浙江萌发的“两山”理念,是中国现代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节点。
像索尔海姆一样,越来越多深度观察中国发展趋势的国际人士意识到,中国的“两山”理念跳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二元对立,提供了一种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思路。这是对人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次认识上的飞跃。
时光回溯到21世纪初的浙江,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然而,繁荣的背后是生态环境亮起的“红灯”。以余村为例,先后建起石灰窑,办起砖厂、水泥厂等资源型经济实体,余村一度成为安吉县的“首富村”。但矿石开采却造成山体满目疮痍,常年烟尘漫天,溪水污浊不堪,余村也为此付出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
在余村发展的十字路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指引了发展方向,余村村民主动放弃“挖山卖石”旧路,通过复垦复绿、治理水库、改造村容村貌等方式重塑山水人文,发展低碳高效的“美丽经济”,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对无数中国乡村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改变了环境,环境又反过来改变了人,脏乱差的生活陋习、公众恣意破坏山水植被的行为被改变。这一理念也让百姓在守护绿水青山的过程中获得真真切切的收益,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成为百姓的自觉行动。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看,工业革命过程中,很多国家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像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等,都给人类留下惨痛教训。
经济发展是否必然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沈满洪表示,“两山”理念旗帜鲜明地提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始终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可能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实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7月14日,“中国‘两山’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国专场活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谢锷 摄)
“在推动全球面向生态文明转型的道路上,中国正在成为引领者。中国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当中,在发展模式上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这种引领是及时的、有远见的、鼓舞人心的。”7月31日,在北京召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世界意义”专题研讨会上,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安德鲁·施瓦茨表示。他认为,“两山”理念不仅为全球有关生态文明的论述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对中国传统生态理念的传承和创新。
8月11日,第三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湖州论坛上,埃及前总理、沙拉夫可持续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伊萨姆·沙拉夫表示,绿水青山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可持续繁荣的基石,蕴含着巨大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当今时代的挑战要求我们不再将环境视为负担,而是将其视为宝贵的资产。
受访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避免了发达国家工业化中期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转而坚持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绿色低碳转型为路径。这正是“两山”理念的精髓。
转化之路:生态价值与发展成果互促共进
每到节假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后岸村村口的停车场就停满大小客车,游客在绿水青山与整洁村居之间流连忘返。
花五年时间,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于2003年启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如今已经成为“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得益于‘千万工程’,后岸村‘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打开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转化通道。”后岸村党总支书记陈文云说,如今以后岸村为龙头的七个村组团发展,形成研学、创意、山居三大特色主题农文旅产业带,2024年后岸村农文旅总收入超1.3亿元。
2018年,“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行动与激励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中国部分地区用较短时间就取得一些西方国家几十年的环境治理成果,显示出中国推进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智慧。
实践证明,“两山”转化并不是简单的资源变现,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和产业升级等路径,提供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绿色密码”。
“两山”理念促成中国真实的社会生态转型。全球环境治理相关专家认为,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绿色经济创新和生产的主要驱动力,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和绿化行动,这些都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实在在的行动。
来自中国生态环境部的相关数据表明,随着各地勇于探索“两山”转化路径,中国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两山”基地提炼的“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等模式日趋成熟,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近年来,“绿色发展”“生态产品”“自然资源资产”等源自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越来越广泛地成为国际共识。
2016年5月举行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高级别会议,发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表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丰富,实现路径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应根据各自国情选择最佳的实施路径。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具体实践,为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挑战提供了经验借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正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学习借鉴的榜样。中国也积极分享绿色发展经验,与合作伙伴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2024年11月,中泰红树林共同保护示范区在泰国攀牙湾国家公园揭牌,两国海洋部门在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方面深化交流合作。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实现红树林面积增长的国家之一。泰国海洋与海岸带资源局红树林第三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奥妮察表示,中国在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技术方面的丰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治理之道:为全球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五个从海洋回收的塑料瓶可以生产一条靓丽丝巾,45个可以制造一个时尚环保包……发端于浙江的海洋塑料废物回收项目“蓝色循环”,运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实现海洋塑料污染从收集、再生、再制造、再销售等全环节可视化追溯,已经收集了超过1.92万吨海洋垃圾。
如今,海洋正遭受人类过度开发、污染排放、塑料垃圾泛滥等前所未有的伤害。为应对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环境挑战,联合国发起了对人类和海洋至关重要的“海洋十年”倡议,旨在集结全球力量,为海洋治理与保护提供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如今,“蓝色循环”已经成为实施海洋生态治理、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开展国际海洋合作的重要载体。
沈满洪表示,不仅“两山”理念被国际社会高度认可,像“蓝色循环”等以“两山”理念为指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做法”“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借鉴。“两山”理念对于建设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帕特里克·奈斯近日表示,在这个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生态压力交织的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应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普遍信条,这不仅是中国智慧,更是人类共识。
为了应对荒漠化,中国生态公益项目“蚂蚁森林”于2016年上线,通过互联网进行创新,让更多普通人能够便利地将“两山”理念转化为参与生态建设的实践,强化了普通民众参与生态建设的主体性。
“手机上种一棵,地里就种一棵”是“蚂蚁森林”九年来始终践行的公益承诺。九年间,中国网友在手机虚拟世界“种”下的6亿棵树,每一棵都存活于高原、戈壁等现实世界。中国广泛发动民间力量,用种树等各类生态项目开展公众教育,让低碳减排等国家倡导变得真实可感。
雷新光来自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和当地很多群众一样,他也曾因沙漠侵袭家园不得已到外地谋生。2018年,雷新光回到家乡,开始和乡亲们种植“蚂蚁森林”捐助的花棒——这种灌木耐旱耐寒,能扎根十米深的沙层,成片的花棒可固定沙丘,改善生态。
“以前是沙子追着人跑,现在是花追着沙开。”雷新光还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着当地老乡一起种植、管护花棒26000多亩。花棒不仅平茬后可加工饲料,还能采收花棒籽出售。每户平均每年可增收12000元。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因环境改善有了奔头,又重返家乡。
近年来,像这样令人眼前一亮的中国绿色转型方案,不仅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也频频吸引海外人士前来取经。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蚂蚁森林”项目和“蓝色循环”模式,先后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表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国际社会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不断深化全球共识、全球行动、全球合作,共同探索发展与保护的协同道路,共同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地球家园。
“两山”理念为世界各国环境保护提供中国智慧。如今,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成为中欧、中美等众多国际学术会议共同关注和讨论的议题,中国话语不断走向世界、启示未来。
匈牙利布达佩斯长期可持续性研究中心主任格朗皮埃尔·奥蒂洛表示,中国在人口密度4倍于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低的背景下,以超常难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成就源于对文明本质的深刻认知——文明可持续性取决于生命哲学的根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对于欧亚各国的启示在于,通过融合科学与文明智慧,中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兼顾物质繁荣与精神提升的范式。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8月14日第7版
编辑 陈锐股票杠杆平台排行
发布于:北京市富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